Archive for the ‘随想’ Category

让·保罗·萨特 《恶心》 书评

很难读的书,可能要再读一遍。所谓的恶心,也许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怀疑,写出这样意识流日记的作者,一定是内心对世界极其敏感的。
什么是恶心?有那么一瞬间袭来,所有的感官知能都被放大,看见的事物特征细微起来,比喻的联系活跃起来,会感觉到强烈的不真实感,别的事物在表征褪去后便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而自我存在的怀疑感,放大了思考的意义。“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我不在”,我放弃思想,我可以成为任何别的事物,我可以想我有其他事物的形象,但是我想不出一件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件事物自己的本质。思考是自由的,但不能够思考的就无计可施,我们只是通过外界的感官在了解事物,我们不可能证实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事不令人恶心么?
“存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它在那里被我感觉到,萨特认为存在是无动机的,是偶然的。世界和存在就在那里存在,并被其他存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感知。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意义,每个存在都为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存在,也只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作为一个朴素的存在论者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很自然易于接受的,因为人原初的思想看不见事物间的联系,事物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何种面目。他认为,这世界是荒诞的,无意义的,我可以理解萨特,但我可能比较倾向于古典宿命论,或者所谓的智能设计论的观点,即在人类认知范围内,一切存在都有目标的意义,一切事物都有安排的意义,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有因缘的意义。萨特所说,一切都是朦胧的,混沌的,客体事物不可感知存在的,我可以指出,不可被感知存在的并不代表不可被感知,人类的思维的主体性限制我们只是体验一个“存在”,虽然我们看见的事物表征只是单纯的信息,并不能证明事物其存在,但我们怀疑其存在本身就丧失了意义,个体之间的联系全部依赖于其表征,其是否存在的意义也许根本不存在或无意义于其他个体,换句话说,我们活在表征中,只有我们的思想是我们自己,其余的全部是事物表征,或者单纯的一串信息流。如笛卡尔所说“存在即被感知”,但笛卡尔实际的意思是“不被感知即不存在”,这也是有失偏颇的片面看法。
我们假设一件事物能够持续的,稳定的,具有连续性的发出自己的表征,那么人们就判定它极可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仅是一串信息流。如果一件事物的表征是混沌的,不连续的,难以理解的,人们就会判定它是梦境或幻觉,即使它真的实际存在。所以一般来讲,在人类的认知层面,存在即表征,而表征总是可以解释的。在世界绝大部分人中,我可以说社会之中,永远不会思考事物是否存在,只会思考其表征合理性,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因为在他眼中“不合理即不存在”,存在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代表着只有思考的意义,马克思及唯物主义的人只能这样理解。而那些思考者们,我是说萨特和其他作家,哲学家甚至科学家们,我想他们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我们个体与其他的个体的信息不对称似乎封死了这条路,我们能够明晰的只有自己,他们知道这样的事后,极端的人会走向唯我论者的胡同,保守的人真的会感到一阵“恶心”。
渺小,无知。所以人们会追求全知全能,神也有高下,也许低层次的还是不懂高层次的世界。我们的存在?没必要了,一切都有解释,只是看你相信哪个,相不相信。你相信,它对你来说就是真理。你还可以相信它真的是全宇宙普适的真理。也许它就是真理。

中国人不讲英语的

Posted: 4月 30, 2016 in 随想, 文学创作

比起从小学就接受系统化英语教育的中国人,西班牙人对英语有一种天生的不屑:或者说对西语有一种天生的自信。但像这样自傲的想法却并没有使西班牙成为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度,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西语产生兴趣,这种你侬我侬的拉丁语言竟引导自己的国度长盛不衰。与西班牙人恰恰相反,今天世界影响力远超西班牙的中国人学起英语来十分努力。诸位都讲,“学好英语,走出国门,走遍世界!它是世界语。”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听这些话,我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得了,热衷于英语的翻译工作,热衷于西方神话,我思想越来越向美式文化倾斜,看美剧,买美国货,玩美国游戏,我愈加坚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用英语交流,才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的人们。直到我有一天意识到会英语的人看不用英语的国度仍是从门眼里窥视,仍有浩如烟海的文化与知识尚未被发见,而世界上不懂英语的人要远远多于懂英语的人。

纵观历史,英语只是印欧语系下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小分支,因为十六世纪开始的殖民统治使不列颠的米字旗帜飘扬四海,随着去的还有女王的皇恩和文明的英语。但那些英国没有染指的地方都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并引以为傲。语言的大肆传播起源于侵略而不是和平,践踏原有的,才膜拜全新的,在那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环境下,这残忍的交易却是两相情愿。然而这并不是普适的法则,法国人拿破仑击垮了普鲁士,普鲁士人依旧讲德语——它也属于日耳曼语族;德国人希特勒消灭了法国,法兰西人依旧讲法语——它属于罗曼语族。而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今日虽然辉煌已逝,却仍然保持着一种不容玷污的民族尊严——母语言就是一种民族尊严,一种至高无上的,不可改变的思想。

反观中国,是汉藏语系的发源地,传承了五千年的语言,我们本应足够自信我们的文化力量在世界有宗主地位,如今为何中国各地“国际化”,而不是世界各地“中国化”?事实上,中国化在人们的认知中甚至含有一丝贬义。这是什么现象?举个例子,和人问好,一个美国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问好,他会讲Hi:西班牙人会回应他HOLA,俄国人会说Привет,而中国人往往会说Hello。这就是区别,在国内你会英语,过六级考雅思,大家都会高看你一眼,企业和英文八竿子打不着的也要求英文水平。而你自己也会为此沾沾自喜,那些英语讲的不好的人甚至会被嘲笑。因为我们觉得外国人就像很高级的样子,都抢着和他讲话,生怕他听不懂自己。甚至对待同样的需要帮助的普通人,长着金头发蓝眼珠就充满热心,长着黑头发黑眼仁就视而不见。实际上这有些热情或者说殷勤过火,汉语今天有十多亿人在讲,我们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什么我们面对Hi的时候不能字正腔圆的讲一句“你好”?为什么要顺从的讲异邦人的语言?

我们还是拿西班牙人做例子,他们没有第二语言,他们除了自己的母语什么也不说,他讲出一大串西语,美国人只能去谷歌翻译和他讲话。他们只有在恳求帮助时才会想起一句英语,讲Ayuda没人理会时才会讲help。美国人都没有他们对自己的母语这样骄傲自豪。我觉得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个,我讲你好,你听不懂就去学啊?!像我有一天我玩游戏时,碰见那个西班牙女孩,我兴冲冲地用英语和她交流,她却用西语说“但你知道一点,西班牙人不讲英语的!”

我才想起我是个中国人。中国人也不讲英语的。

外语是用来听懂的,而母语才是用来说的。

. __DusDawCrowConquerer

今天开通了博客

Posted: 5月 3, 2015 in 随想

比较简陋哈,先测试一下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