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书评’ Category

让·保罗·萨特 《恶心》 书评

很难读的书,可能要再读一遍。所谓的恶心,也许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怀疑,写出这样意识流日记的作者,一定是内心对世界极其敏感的。
什么是恶心?有那么一瞬间袭来,所有的感官知能都被放大,看见的事物特征细微起来,比喻的联系活跃起来,会感觉到强烈的不真实感,别的事物在表征褪去后便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而自我存在的怀疑感,放大了思考的意义。“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我不在”,我放弃思想,我可以成为任何别的事物,我可以想我有其他事物的形象,但是我想不出一件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件事物自己的本质。思考是自由的,但不能够思考的就无计可施,我们只是通过外界的感官在了解事物,我们不可能证实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事不令人恶心么?
“存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它在那里被我感觉到,萨特认为存在是无动机的,是偶然的。世界和存在就在那里存在,并被其他存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感知。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意义,每个存在都为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存在,也只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作为一个朴素的存在论者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很自然易于接受的,因为人原初的思想看不见事物间的联系,事物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何种面目。他认为,这世界是荒诞的,无意义的,我可以理解萨特,但我可能比较倾向于古典宿命论,或者所谓的智能设计论的观点,即在人类认知范围内,一切存在都有目标的意义,一切事物都有安排的意义,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有因缘的意义。萨特所说,一切都是朦胧的,混沌的,客体事物不可感知存在的,我可以指出,不可被感知存在的并不代表不可被感知,人类的思维的主体性限制我们只是体验一个“存在”,虽然我们看见的事物表征只是单纯的信息,并不能证明事物其存在,但我们怀疑其存在本身就丧失了意义,个体之间的联系全部依赖于其表征,其是否存在的意义也许根本不存在或无意义于其他个体,换句话说,我们活在表征中,只有我们的思想是我们自己,其余的全部是事物表征,或者单纯的一串信息流。如笛卡尔所说“存在即被感知”,但笛卡尔实际的意思是“不被感知即不存在”,这也是有失偏颇的片面看法。
我们假设一件事物能够持续的,稳定的,具有连续性的发出自己的表征,那么人们就判定它极可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仅是一串信息流。如果一件事物的表征是混沌的,不连续的,难以理解的,人们就会判定它是梦境或幻觉,即使它真的实际存在。所以一般来讲,在人类的认知层面,存在即表征,而表征总是可以解释的。在世界绝大部分人中,我可以说社会之中,永远不会思考事物是否存在,只会思考其表征合理性,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因为在他眼中“不合理即不存在”,存在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代表着只有思考的意义,马克思及唯物主义的人只能这样理解。而那些思考者们,我是说萨特和其他作家,哲学家甚至科学家们,我想他们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我们个体与其他的个体的信息不对称似乎封死了这条路,我们能够明晰的只有自己,他们知道这样的事后,极端的人会走向唯我论者的胡同,保守的人真的会感到一阵“恶心”。
渺小,无知。所以人们会追求全知全能,神也有高下,也许低层次的还是不懂高层次的世界。我们的存在?没必要了,一切都有解释,只是看你相信哪个,相不相信。你相信,它对你来说就是真理。你还可以相信它真的是全宇宙普适的真理。也许它就是真理。